网上有关“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动力性、自我选择性、个体差异性、非经济性。?
劳动要素的特点有:
动力性,亦即主体推动性。没有主体,就没有一切。正如斯密所说:“由于勤劳,人类才能得到堪称丰富的实际必需品。”
自我选择性,即劳动要素作为主,在构成劳动力供给与否和劳动力供给的投入数量与方向上,具有自主决定权与选择偏好。但是这种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
个体差异性,即不同的劳动要素个体,在个人的知识技能条件、劳动力参与率倾向、劳动力供给方向,以及社会劳动岗位对其需求与选择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非经济性生产要素供给,除了追求“高收入”的经济利益外,还有非经济方面的考虑。?
劳动要素:
劳动要素是指人力资源中从事各类劳动并获取报酬的那部分人口在经济、社会中的投入形成的劳动投入量。
劳动市场供给主体的发展:
1、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经历了由城镇就业人口为主要构成向城乡一体化演变的过程。
起初城镇方面劳动要素的供给主要来自"返城知青"和城镇中存量的"待业"青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要素的供给主要来自城镇发展与人口自然增长所带来的新增就业人口,还有就是城镇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下岗职工。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5年农民工数量估计1.5亿人。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建筑业、采矿业、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链低端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要素供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意义的进步,它标志着劳动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由生产率相对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相对高的非农产业部门的正向的转移,并且意味着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开始进入一体化发。
2、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上升的同时,劳动人口(14-65岁)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由见表1可见,我国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具有丰富的劳动要素资源。
3、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变化。
中国政府一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长期致力于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每十万人口中,专科以上人口仅为615人,高中和中专人口6779人,初中人口17892人,小学人口35237人,到2000年,每十万人中各类人数分别为3611,11146,33961与35701人。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中供给主体的质量也明显提升,表现为每十万人口中专科以上、高中和中专以及初中人口比例明显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每十万人口的文盲人数从1982年的22996下降到2000年的8507人。
关于“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世梦]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cdhzwy.cn/jyan/202511-263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世梦”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劳动要素的...
文章不错《劳动要素的基本特点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