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果地球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果地球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南北回归现之间的的地方就是热带。如果向高纬度地方移动的话,热带当然会变大啊…温带相对变小,不选D。昼夜变化由地球自转引起,温度则由吸收的太阳辐射决定,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变,日地距离不变,所以温度不变,不选B。至于为什么不选A?我也不知道……对不起哈
如果地球的地轴倾斜成了90度,我们的世界会是怎么样?
地球倾斜的角度是指赤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的交角,公转轨道面又被称为黄道面,因此这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大小是23度26分。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由于变化较小,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理想状态的二体运动,太阳和地球将会最终形成一个稳定运动状态,但由于宇宙中其他天体(包括太阳系其他行星,小行星,星际物质,太阳系外其他恒星,黑洞,暗物质以及可还未发现的可以对太阳和地球产生作用的存在)的影响,太阳和地球将不可能是理想状态的二体运动,所以会导致二者之间运动状态的改变,黄赤交角也会有所变化。
地球的斜轴有什么好处?
在45亿年前,地球刚诞生的时候,一颗类似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撞击了地球,据说这次撞击直接让特伊亚镶嵌在地球的内部,整个地球差点被撞碎,而且还将地球的地轴撞击的倾斜了70度。不过也因为这次撞击,让我们有了四季轮回,地球的地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在23.5度,直到如今都会改变,也正因为这次撞击,才有了地球诞生生命的可能。那么假如这次撞击更加的剧烈,直接让地球的地轴撞击的倾斜90度,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当地轴倾斜90度,它的每个半球都会轮流面对着我们的太阳,在北周面对太阳时,北半球就会接收更多的阳光,可是这时候阳光却无法抵达南半球,这会造成南半球的温度下降。六个月后,阴阳轮回,南半球开始接受阳光,北半球则会陷入黑暗。你知道这对地球或者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意味着什么吗?你将面对长达六个月的寒冷冬季和六个月的高温夏季。也许你觉得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并不会造成生物的灭绝。假设我们北半球一直面对太阳,六个月的时间它不会有黑夜,阳光会一直照射着北半球,一天24小时都是炎热的白天。生活在北极圈的阿拉斯加巴罗镇的居民可能明白这种生活,这里每年有两个多月没有白天,又有两个多月没有黑夜。
同时,因为一直面对太阳,北半球的气温可能会超过80到100摄氏度,也就是说,这里的温度足以让水沸腾,特别是正对着太阳的地方,而且海洋的温度上升会引发更强更频繁的飓风,气候灾难将会到处肆虐。此时背对着太阳的南球会有六个月的时间一直笼罩在黑暗之中,也就是说一年中有连续半年的时间你会生活在黑夜里,除了寻找光源之外,还有气温的问题,因为没有阳光,这里的夜晚非常的寒冷,就像此时北极的冬天一样,寒风暴雪充斥着你的生活。
比如说为什么地球会自传,公转,为什么斜轴有什么作用
地球自转,公转原因: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和公转,其能量来源于宇宙大爆炸。
潮汐(包括固体潮)摩擦可使各星球的转动能量消耗,使自转和公转减速,直至停止。这时宇宙膨胀也停止并开始收缩,时间开始倒流。
例如:太阳系所有行星停止公转后,都将撞向太阳。
下面有个地球自转的成因,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星球。
有一个很权威的理论是这样解释地球自转和地轴倾斜的:
地球的早期只是一颗小行星,靠引力不断俘获外来天体壮大自己,而外来天体都是在相对地球高速运动的,所以俘获的过程就是剧烈碰撞。碰撞有正撞和侧撞,最大的一次撞击发生在45亿年前,一颗很大的小行星从侧面撞击了地球,使地球旋转起来,撞出去的物质和小行星形成了月亮,撞击留下的大坑形成了海洋。
如果没有月球,地球就会摇摆不定,甚至颠倒。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转轴最好的稳定器,它使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使地轴与公转平面保持66度34分。使地球一年有了四季。
初始时地球自转很快,一天只有5小时,是潮汐摩擦的减速作用成了一天24小时。 这就是地球月亮形成的故事。
所以,是惯性使它继续旋转,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摩擦使它慢慢减速。
斜轴的作用: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才会产生黄赤交角,因此才会有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因此才产生了四季更替。
《 地球颂 》为什么说“地球有一个斜轴,是一大优点”
《 地球颂 》为什么说“地球有一个斜轴,是一大优点”?
用原文内容回答就是:
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为什么说地球有一个斜轴,是一大优点在文中划出答案
因题干表述不完整,缺少课文,无法正常做答
地球的轴心为什么是斜的
地轴偏的原因与月亮没有丝毫的关联。因为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是太阳自转和太阳万有引力共同决定的。而地球自转是宇宙大爆炸能量钻出太阳内部时,由于太阳内部的复杂性,使钻出并非是一条直线形的喷井,致使大爆炸的能量不是垂直太阳表面,所以就类似球踢偏了。由于地球非常幸运,没有像天王星那样一脚踢在肋条上躺着自转,而是地球恰到好处被踢偏出一个23.5度的黄金值。
地球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
地轴有小幅周期性变动,但不会赤道变南北极
地轴的进动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形状、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轴的进动类似于陀螺的旋转轴环绕铅垂线的摆动.当急转的陀螺倾斜时,旋转轴就绕着与地面垂直的轴线,画圆锥面,陀螺轴发生缓慢的晃动.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有使它倾倒的趋势,而陀螺本身旋转运动的惯性作用,又使它维持不倒,于是便在引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晃动.这就是陀螺的进动.
地球的自转,就好像是一个不停地旋转着的庞大无比的大“陀螺”,由于惯性作用,地球始终在不停地自转着.地球自身的形状类似于一个椭球体,赤道部分是凸出的,即有一个赤道隆起带.同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的连线,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的.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是不平衡的.另外,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和天赤道面都不重合,与黄道面呈5°9′的夹角,也就是说,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连线,也不是经常通过赤道隆起带.所以,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尤其是对赤道隆起带的吸引力,也是不平衡的.据万有引力定律,F1>F2.
日月的这种不平衡吸引力,力图使赤道面与地球轨道面相重合,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地球自转的惯性作用,使其维持这种倾斜状态.于是,地球就在月球和太阳的不平衡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摆动,这种摆动表现为地轴以黄轴为轴做周期性的圆锥运动,圆锥的半径为23°26′,即等于黄赤交角.地轴的这种运动,称为地轴进动.地轴进动方向为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而陀螺的进动方向与自转方向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陀螺有“倾倒”的趋势,而地轴有“直立”的趋势.
地轴进动的速度非常缓慢,每年进动50〃.29,进动的周期是25800年.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赤道面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发生了改变,引起天赤道相应的变化,致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上相应地移动.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每年移动的角度为50〃.29.因此,年的长度,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周期单位要比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的周期单位略短,这就是产生岁差的原因.
由于地轴的进动,造成地球的南北两极的空间指向发生改变,使天极以25800年为周期绕黄极运动.所以,天北极和天南极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是在缓慢地移动着.北极星在公元前3000年曾是天龙座α星,目前的北极星在小熊座α星附近,到了公元7000年,移到仙王座α星附近,到公元14000年,织女星将成为北极星.
由于地轴进动造成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移动,以其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天球座标系也必然相应地变化.对赤道座标系来说,恒星的赤经和赤纬要发生变化,对黄道座标系来说,恒星的黄经要发生改变.但是,地轴的进动不改变黄赤交角,即地轴在进动时,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始终是66°34′.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由于地轴进动而造成的天极、春分点的移动角度相对来讲是很微小的,在较长的时间里不会有很大的移动.所以,我们仍然可以说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位置不变,恒星的赤经、赤纬和黄经也可以粗略地认为是不变的,以此为依据而建立的星表、星图仍是可以长期使用的
关于“如果地球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元菱]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cdhzwy.cn/yule/202511-222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元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果地球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果地球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如果地球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