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下面是教学设计,供你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五个构造:灯体,棉灯绳(棉灯芯),瓷灯芯,灯帽和酒精。
相关介绍:
酒精灯是实验操作中常用的加热工具,常用来加热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按酒精灯的容积大小分为150ml、200ml等品种。酒精灯使用的燃料是酒精,酒精容易燃烧,且燃烧时能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其火焰的温度可达400~500℃。
扩展资料
点燃酒精灯前先要检查灯芯和酒精,灯芯的松紧要适度,若灯芯太松就容易从灯管中滑脱;若灯芯太紧就会影响酒精顺利上吸;若灯芯顶端不平整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或先剪去烧焦部分后再修平整,否则会产生鱼尾焰而使火焰不集中影响加热效果。
酒精灯中酒精量要合适,酒精量在1/2~2/3为适宜,否则就要向灯里添加酒精。因为灯中酒精量过多,就容易造成灯内酒精燃烧而失火,甚至爆炸;灯中酒精量不足,灯芯就不能将酒精正常上吸,至使灯芯被烧焦。?
百度百科-酒精灯
关于“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千梅]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cdhzwy.cn/yule/202510-6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千梅”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内容很有帮助